
【感動】月薪2萬還沒過貧困線,北上廣的朋友曬完年度賬單一把辛酸淚!
2018-01-05
3297
談月薪就是在傷害北漂的感情。
最近流行曬年度賬單,很多人得到的關鍵詞,都是一個大大的“窮”字。
一筆筆賬算下來,就是一個個暴擊。
賬單里寫著超過全國80%、甚至90%的用戶,突然覺得自己好有錢。
可明明還是兩袖清風啊?
在心里算了下收入,發現不但一分錢沒存下來,還欠了一堆債。
在朋友圈吐槽了句:“好窮啊!”
在家鄉的朋友評論說,“年薪10萬就算高收入群體了”、“你都打敗全國90%的人了”。
潛臺詞就是:“你都月薪2萬了,還哭窮,矯情。”
無奈苦笑,可事實就是如此。
勤勤懇懇拼成月入2萬的人,稅后入手不到1萬5,除去房租和補貼家用,剩下的,也就是吃土了。
生命都交付給工作
前段時間,某網站發布了《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月薪》,北京以9791元位居榜首。
2017夏季求職期平均薪酬城市分布 / 智聯招聘
許多人感嘆自己拉低了平均標準。本以為活在全國月薪水平最高的地方,就是半個精英了,結果還是要節衣縮食地過日子。
大城市能給人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可是月薪2萬,對于許多上班族來說,卻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北上廣高工資的背后是夜以繼日的加班。
任勞任怨從來就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勞動者年工作時間2000-2200小時左右,比德國、荷蘭等國家高將近一倍。
加班對于每一個北漂來說就是日常,“晚飯時間不吃飯、隨便點外賣、凌晨吃夜宵”,是大多數北上廣職場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2017年5月21日,廣州一男子避雨時突然說肚痛,癱倒在地抽搐不止。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時,他已經沒了生命體征。
醫護人員在對該男子進行搶救 / 南方日報
他在酒樓當服務員。同事說,事發前,他已經連續加班好幾天。
去年,天涯的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上突發疾病去世,終年34歲。
出事之前,朋友們感覺他壓力太大、氣色不好,多次和其家人一起勸他離開現在的工作崗位,但金波沒有同意。
他的好友朱先生稱,金波來北京近10年,經常熬夜加班,每一天的時間都安排得很滿。
已經深夜,你還在工作。看到手機里關于員工猝死的新聞,一陣心悸,卻還是不得不把活干完。
白天九個多小時的工作讓你眼睛酸疼,肩膀僵硬,手臂也隱隱發麻。看看一旁的任務表,每一欄都填得滿滿當當,于是你低下頭繼續看電腦屏幕。
前段時間發布的北上廣地區《加班一族腸道健康調研報告》顯示,超過70%的加班者都有便秘、腰酸背痛、四肢無力、精神萎靡、頭暈頭痛等15種不適癥狀。
每一個在北上廣打拼的上班族,不是在熬夜,是在熬“命”。
直接睡在辦公室的年輕人 / 視覺中國
一張床就是家
2013年,國際人力資源咨詢機構ECA對全球440個主要城市的生活成本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北上廣深的生活成本高居全球前五十,其中北京上海甚至超過了巴黎紐約。
而到了2017,上海、北京、廣州的生活成本分別排名全球第12、16和24位。
物價高,北漂的年輕人應該都深有體會。
去年7月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北京市區的繁華地段,早餐價格普遍上漲了1元至1.5元不等。
2017年2月,北京。18年前,初中畢業的張亮亮離開老家北漂。烙燒餅,烤羊肉串……他在北京嘗試過十幾種謀生手段,如今在一家餐廳做燒餅。/ 視覺中國
住在南四環的舒女士說:“以前在家門口吃頓早餐五六元就夠了,現在僅僅煎餅配豆漿就要賣到10元錢,真是有點貴。”
對于一些寫字樓里的白領,每天餐費支出就要五六十元,周末再和朋友們聚一聚,到了月底,就只能望著空空如也的錢包感嘆這“月光”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
但物價只是一方面,真正讓年輕人陷入貧窮怪圈的,是大城市居高不下的房租。
根據某集團在2017年末發布的《2017-2018中國住房租賃藍皮書》,北京人均月租金同比增幅最高達14.1%,人均月租金為2795元。
周曉燁,在北京中關村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她與5人合租在北五環外,每月房租1600 / 視覺中國
對于很多人來說,漂在北京,家可能就只意味著一張床。
北京租房需求關鍵詞 / 中國青年報
北漂青年劉勝剛從山東來北京時,就遇上了租房這一大難題。
接受報紙采訪時,他剛找到了一間臨近地鐵站的房子。房租每月1600元,不算貴,但他沒租:“要一次付半年,我哪兒來那么多錢。”
在小旅店里湊合了一晚,第二天頂著烈日,劉勝在郊區找到了一間可以押一付一的房子。
雖然離地鐵站很遠,每天上班要花很長時間,但劉勝很滿意:“雖然辛苦一點,但至少不用一次性付那么多房租。”
對于未來,他很迷茫,卻也希望自己能在這座城市一直堅持下去。
錢不是決定幸福感的唯一
2004年4月,《瞭望東方周刊》與芝加哥大學教授奚凱元合作,對中國6個城市進行幸福度指數的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6個城市的幸福指數排名從高到低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漢。
而在當時,上海月人均收入是最高的,成都是月人均收入最低的。此外,還有研究發現,當人均國民收入超過8000美元時,國家財富與國民幸福感的相關就會消失。
2017年9月22日,上海,當天為“世界無車日”,上海并未實行汽車“禁行區”,等待通行的車輛在路口排起了百米長龍。/ 視覺中國
馬云說,自己最幸福的日子,是當時每個月90多塊錢工資當老師的日子。李嘉誠說,他認為最幸福的事,是老兩口開一家小店,打烊后在燈下一起數錢。
奧運冠軍王楠也回憶,姐姐工作發了第一筆工資,就給她買了一大堆零食。她說,雖然之后有錢了,能吃到更貴更好的零食,但終究沒有那一次的好吃。
此外,很多人的不幸福不是因為薪水太低,而是因為物質欲望太旺盛。
托爾斯泰的小說《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中,農民帕霍姆與人約定,從清晨到黃昏他走過的土地都屬于他,帕霍姆為了得到更多的地,暴走不歇,最后累死。
這篇不長的小說如此結尾:
“仆人撿起一把鐵鍬,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
帕霍姆最終需要的土地,只有從頭到腳六英尺那么一小塊。
和他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
孔子對他的評價是,“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對于現代人來說,也許崇尚“清貧的氣概”不切實際,但能肯定的是,人對于物質的欲望永遠是無限的,越追求,越迷失,則越可能不得好果。
對這樣的人來說,年入百萬也不會幸福。
2016年9月22日,上海,“阿大蔥油餅”因被英國BBC美食節目介紹而走紅。被稱為“阿大”的駝背老人吳根城在屋內忙碌。蔥油餅5元一只,每人限購10只。/ 視覺中國
哈佛大學有個持續了70多年的研究,研究對象是哈佛的大二學生和波士頓貧民窟的孩子。
他們有人成了醫生律師,也有人成了酒鬼、泥瓦匠、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幾十年間,研究人員通過各種檢測手段,在這724段人生中發現:
“幸福無關富有,無關名望,無關辛勤工作。唯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人們保持健康與快樂。”
一對青年男女在車廂內擁吻。北京地鐵末班車的乘客中,除了辛苦打拼的上班族,還有攜手晚歸的情侶檔。他們的出現,讓車廂內的氣氛不那么沉悶。 / 視覺中國
對于幸福的考量,有一個均值回歸系數。
無論你是中了五百萬彩票,還是摯愛的人離開,這些看似開心或難過的事情,最后情緒還是會回到一個穩定的水平。
所以,就算窮得要死,只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你并沒有喪失幸福的權力。
《黃金時代》中說:“人一生選擇的事情非常少,沒法兒選擇怎么生,也沒法兒選擇怎么死,我們唯一能選擇的兩件事,第一是我們這一生怎么愛,第二是我們這一生怎么活。”
賬單很直白,現實更冷酷,但只要你想,沒人能剝奪你的幸福。
【上海鄰米網絡科技,商城開發,企業建站,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等你來!我司有多套模板任你挑,價格從優,多買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