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驚深圳特大假藥案告破,抗癌藥一盒能賣到21萬元,拉攏醫生做醫托!
2018-01-17
3213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最近審結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假藥案,涉案人員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拉攏醫生“搭橋牽線”,向全國30個省份的患者銷售抗癌類假藥達數十種,總金額超千萬元。經權威機構鑒定,這些抗癌藥均系假藥,有的根本不含有效成分 。
注冊公司做幌子 拉攏醫生做藥托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最近審結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假藥案。法院披露,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間,被告人紀維維伙同被告人陳忠華等人,在香港、深圳注冊多家公司,從境外采購未經國家批準進口的藥品,走私入境后銷售給患者。同時采取通過公司官網宣傳、向各地醫院的醫生推銷等方式,將這些藥品銷往全國各地。除此之外,這個團伙還自行調配制作所謂的抗癌藥品銷售給患者。

深圳市市場稽查局藥品稽查處 趙剛毅表示,它們主要是一些抗腫瘤的藥品,也包括一些白血病、還有一些艾滋病用藥。
2016年3月5日,深圳市市場稽查局接到舉報后,以涉嫌銷售假藥,對這個團伙立案調查。據了解,這個團伙銷售的藥品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有的藥品單價更是高達21萬元,然而,患者從他們手上買到的這些高價藥,卻并不能達到治病的效果。

深圳市市場稽查局藥品稽查處 趙剛毅介紹,在水客帶入的過程中,這個藥品很可能就失效了,根本就沒有實際的效果,對患者來講也是一種潛在的危害。 經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驗,涉案的自行灌裝藥品檢驗結果不合格,證實其不含有效成分,屬于假藥。而經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的鑒定,涉案的走私抗腫瘤藥物,均屬于必須經國家批準進口卻未經批準的藥品,依法應按假藥論處。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 周正茂表示,根據查獲的網絡銷售記錄來看,已經銷售出去的藥品,案值是593萬元,整個全案涉案的犯罪金額已經超過一千萬元了。
法庭一審認為,被告人紀維維、陳忠華等8人 違反國家藥品管理法規,生產、銷售假藥,有其它特別嚴重情節,分別被判處三到十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相應金額的罰金。
代購“野蠻生長” 監管需要“亮劍”
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近年來,海外代購藥品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商家加入藥品代購行列,需要在優化審批環節、創新藥品監管機制、補齊行業短板、消除執法盲區等方面下功夫。
“雖然犯罪團伙受到法律嚴懲,但其背后暴露出我國藥品監管領域的嚴重缺陷。”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淑鈿說,在這起假藥案中,涉案人員從明目張膽成立公司采購藥品,到堂而皇之打網絡廣告宣傳,再通過網絡和快遞暢通無阻配送至全國,監管環節層層“失守”。
廣東融方律師事務所律師呂勝柱指出,我國藥品管理法對開辦藥品企業和藥品進口等都有嚴格規定,相關部門要利劍出鞘,加強從采購源頭到銷售終端整個流程的監管,并加大打擊力度。此外,還要依托高科技加強對網絡聊天軟件、實時通信工具、物流快遞、銀行賬戶等信息的篩選和過濾,消除工商、公安機關等部門的執法盲區。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首席放射物理專家胡逸民表示,我國藥品審批、注冊、論證等流程較長,同類藥品上市往往滯后于國外,可在提升國內藥品質量的同時優化藥品審批環節,讓國內消費者同步“嘗鮮”。
【上海鄰米網絡科技,商城開發,企業建站,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等你來!我司有多套模板任你挑,價格從優,多買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