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網丨不是電視勝似電視,智慧屏能否幫華為顛覆傳統電視市場?
2019-07-16
2754
華為進軍電視行業的傳言終于塵埃落定。
7月15日,榮耀總裁趙明在新品類媒體溝通會上對外宣布,榮耀將在8月上旬發布榮耀智慧屏,這也意味著華為正式進軍電視機領域。
榮耀總裁趙明會上表示,過去,電視是家庭的中心,也是發現世界和獲取資訊的入口。如今,手機用來了解一切,電視只剩下娛樂。
“通過在手機上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我們希望用創新科技加速電視的演進,讓大屏變得更有魅力。”
趙明強調,智慧屏不是電視,而是電視的未來。智慧屏可以把家庭周邊的所有設備連接在一起,成為新的家庭中心。按照他的介紹,智慧屏的目標是未來成為家庭影音娛樂中心、信息共享中心、控制管理中心、多設備交互中心。
華為不做傳統電視
榮耀正式宣布將發布“下一代電視”并不讓人意外,事實上,自從2018年以來華為要做電視的信號就一直不斷。
早在2018年11月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榮耀總裁趙明就透露,榮耀品牌“正在做電視領域布局”。趙明當時表示,華為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既做5G通訊的B端應用,又做手機(和電視)等C端應用。這種既有終端又有系統的天然優勢,讓華為/榮耀能夠對5G的商用進程具備無與倫比的深入了解。以此為基礎,榮耀得以將產品的推出時間最優化的安排。
趙明還說到為何要進入電視行業,“因為電視行業在過去幾年當中相對來說演進和創新的速度挺慢的,其實沒有什么太多的變化。現在我們整了那么多讓電視具備新能力,我們要做就是這樣,要不然就不做。”趙明當時豪言,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榮耀的目標就是在中國以及海外的智能電視領域里做到“進入TOP3”。
一個月后,有媒體報道稱,據AndroidHeadlines審查的新知識產權文件,華為公司申請保護“華為AIWindow”這一商標,稱與液晶面板和智能電視機有關。
到了今年3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AWE 2019媒體采訪中表示,“傳統電視體驗很不好,一線城市很多消費者已經放棄電視了,所以華為不會做傳統電視。目前正在研究具備電視功能的大屏產品,會在今年推出樣板產品。”
而從國家質量認證中心可查詢到的資料顯示,華為型號為OSCA-550的液晶電視產品已于5月29日獲得認證,申請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廠則為合肥京東方視訊科技有限公司。一切信息表明,距離華為電視的正式發布已越來越近。
上周三,也就是7月10日,趙明在微博上曬出的一張辦公室照片再度引發了外界對華為電視的好奇,因為照片中被打碼部分疑似是榮耀電視設備。榮耀官方第二天發布了將于7月15日舉辦新品類發布會的新海報,這又進一步證實了外界的猜測。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余承東和趙明在內的華為高管都極力強調不做傳統電視,從今年三月的AWE 2019后,華為內部甚至不再管它叫電視,而是使用“AI音箱”“智慧大屏”“榮耀Vision”之類的提法。
盡管華為一直極力撇清與傳統電視的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的進入勢必將給原有的電視行業帶來沖擊。
電視行業是福是禍?
電視行業曾長期被視為“夕陽產業”,最近五年因為OTT互聯網電視的發展重新煥發了生機。樂視、小米、微鯨、風行、暴風、PPTV等互聯網跨界玩家紛紛涌入,TCL、創維、海信等傳統彩電廠商也積極擁抱互聯網,但大浪淘沙,激烈的廝殺過后,新進的跨界玩家中僅小米成功躋身國內電視出貨量的前五,并在2018年登上出貨量的榜首。
目前,電視行業本身的前景也并不樂觀。在全球市場,根據群智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電視出貨量為2.398億臺,同比增長4.3%。2018年上半年由于世界杯帶動,全球電視出貨量大幅增長8.1%,但從三季度開始增幅收窄為3.8%,四季度更是僅增長0.6%。
而在國內,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在今年電商“618”促銷期間,國內彩電銷售額為55億元,同比下降12.8%。奧維云網預計,2019年全年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4696萬臺,將同比下降1.6%。
國內電視行業的衰退現狀也讓業內對跨界加入的華為保持開放心態。TCL集團高級副總裁、TCL電子CEO王成此前曾表示,華為之所以做彩電,因為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別是5G時代的到來,彩電在智能家庭中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所以手機“跨界”入局彩電,就是帶著改造產品形態、改變市場格局的心態而來的。
創維集團CTO、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志國也表示,華為加入彩電陣營是一件好事,創維期待與華為一起為中國彩電業構建健康的生態,中國彩電再也不能在營銷主導型戰略的路上走下去,低水平競爭對行業的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電視廠商對華為的加入也有矛盾的一面。這些廠商一方面希望華為能夠增加行業活力,帶來新的增強市場,甚至“重新發明電視”;但另一方面也擔憂華為可能搶占原有的市場,使先前就競爭激烈的電視行業爆發新一輪的價格戰。
為了應對華為等跨界玩家可能帶來的競爭壓力,創維在其今年3月的春季發布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了大屏AIoT生態戰略,并命名為“創維Swaiot”。創維當時介紹:Swaiot生態是將電視變為家庭內所有智能家電的交互媒介,讓用戶通過創維TrensAI(創維自主研發的語音助理)功能,實現與全屋智能家電之間的語音實時交互及控制。據《深網》觀察,“創維Swaiot”對標的正是華為Hilink生態。
同樣面臨華為壓力的還有海信。海信先是在今年6月的CES Asia期間發布了首款社交電視S7,這款電視支持視頻暢聊、游戲、K歌等社交活動。海信電器營銷公司總經理王偉曾毫不掩飾的表示,海信的社交電視時間早于華為電視。緊接著,海信又在榮耀電視即將發布的消息傳出前三天,宣布推出全球首臺疊屏電視,據悉,該疊屏技術由海信與京東方聯合研發,而從公開的報道來看,后者正是華為電視的主要屏幕供應商。
除創維和海信兩家傳統電視大廠之外,主打“性價比”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小米也不希望被華為電視搶占了市場。和手機市場類似,榮耀和華為電視的雙品牌組合,極有可能將給小米互聯網電視帶來不小壓力。盡管小米并沒有對華為電視的加入做直接回應,但在榮耀電視即將發布的消息傳當日,小米電視攜手TCL SCBC在廣東惠州舉行合作兩周年慶典,小米在慶典上表示,小米電視4A 32英寸出貨量達260萬臺,成為中國史上銷量最高的液晶電視單品。
當然,華為進入電視行業根本原因還是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
構筑5G時代的智能生態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7年年底的公司愿景與使命研討會上宣布,華為的使命和愿景從“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變更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為了適應已經到來的萬物互聯的5G時代,華為在今年3月首次發布了公司的全場景智慧化(IoT)戰略,并提出了“1+8+N”戰略。即1個手機+8個輔入口+IOT。在華為的“1+8+N”戰略中,“1”之外是8個輔入口,分別是平板、PC、車機、電視、音箱、耳機、手表和眼鏡,這些輔入口能夠增強手機的體驗。而“N”就是在不同場景中分布的眾多IOT設備,比如空調、安防、燈光照明、掃描儀、打印機、車窗、車燈等等。
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在今年CES Asia亞洲消費電子展上,曾詳細闡述了華為的“1+8+N”戰略,邵洋當時表示“手機的特點是貫穿始終,用戶所有的信息在一個賬號的管理之下,最終在手機上都是可以被獲得的,手機成為了大家匯聚的一個節點。”換句話說,在華為的全場景智慧化戰略中,手機仍是萬物互聯的核心。
不過在手機之外,能夠增強手機體驗的“8”也極為重要,華為此前在除電視以外的平板、PC、耳機等終端均完成布局,電視的加入也補足了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態的不足。同時,華為也認為電視作為下一代交互終端將扮演極為重要角色,成為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
邵洋在上述場合還透露,華為將把電視往三個方向拓展:第一步是把電視變成一個自然交互的設備,具有更好的拾音系統,配備攝像頭,可以去識別坐在電視機面前的是誰,可以基于聲音和手勢進行控制;第二步是跟手機產生緊密的聯動,把手機的體驗移植到電視上,因為電視有更大的顯示效果,有更好的聲音效果,聽音樂、聽有聲讀物、看視頻、看新聞,這一系列在電視上都比手機有更好的體驗;第三步是將電視變為天然的家庭控制中心,比如當門禁響起時,電視機上可以顯示門口站的是誰。當需要了解各個屋子空調的溫度時,電視可以很好的告訴你,這種基于設備之間智能化的聯結。
事實上,以電視為核心的智能家居在華為整體戰略中的地位已越來越高。在今年AWE 2019上,余承東在親自站臺講華為HiLink戰略升級時聲稱,HiLink要在三年要連接國內1/3智能家電。而要達到這一目標,華為開始發力作為關鍵交互終端的電視也勢在必行。
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華為終端誓師大會上,喊出了“三年一千(億美元)、五年一千五(億美元)”的營收目標。華為電信業務增長乏力,需要終端業務承擔更多的增長責任。在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整體銷量下滑的環境下,華為消費者業務除了繼續尋求智能手機終端業務的增長外,也亟需尋找其他增長點。
電視正是華為看中的增長點,據悉,華為的目標是年出貨量一千萬臺,成為行業第一。不過華為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
華為電視勝算幾何?
據奧維云網的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國內彩電市場的零售量為4774萬臺,前文也提到,奧維云網預計,2019年全年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將同比下降1.6%至4696萬臺。所以從銷量數據來看,華為要達到1000萬臺的目標,需要達到20%以上的國內市場份額。
但國內電視市場競爭早已白熱化、行業集中度較低。奧維云網的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彩電市場的零售均價下跌了9%至3121元,均價下跌的背后是各廠商激烈的價格廝殺。此外,奧維云網的數據還顯示,中國彩電TOP5品牌市場份額在2012年曾高達74%,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排名前五的電視品牌市場份額僅為59%。而且從2018-2019年5月的最新數據來看,國內電視品牌第一梯隊沒有任何一個能達到20%的市占率。
除了激烈的競爭之外,國內電視行業本身長期存在的開機率低、優質內容稀缺以及智能電視操作系統體驗普遍較差等問題,也同樣是華為電視需要直面的問題。
華為電視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壓力不小,在國際市場也同樣如此。根據數據調查機構群智咨詢公布的2018年全球電視銷量排行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電視廠商中,三星電視以3995萬臺的銷量排名第一,占據全球16.7%的市場份額,而排名前六的廠商分別是:三星、TCL、LG、海信、創維、索尼。
其中,三星和LG兩家韓系品牌在過去十幾年,一直牢牢占據全球電視銷量前五,且在高端市場基本處于壟斷地位,近五年來崛起的國內廠商TCL則在中低端市場發力。考慮到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華為電視將走高端路線,而非強調“性價比”的小米互聯網電視模式,華為在國際市場首先面對的就是三星和LG。
不過華為在手機市場從貼牌生產到躋身國際一線品牌的逆襲,已經足以證明華為還是有自身獨特的優勢,而華為的優勢在于技術、供應鏈、渠道以及因為手機等終端產品的成功而積累的品牌認可度。
華為在技術層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芯片上。公開的報道顯示,包括海信、康佳和夏普在內的等多個品牌都在使用海思的hi3751V600、hi3751V510芯片,目前,海思已經占領了國內一半以上的電視芯片市場。而不久前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廣播2019展會上,華為海思還推出了“8K+AI”智能家居芯片解決方案。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深網》分析,海思的電視芯片很有機會像手機芯片一樣成為終端產品的主要賣點之一。
而在供應鏈層面。華為電視據悉選擇與國內面板廠商京東方以及華星光電合作,考慮到華為此前在手機小屏領域已經和京東方有深度合作,拓展到電視大屏的難度并不算大。
據《深網》了解,華為電視基本將延續華為手機的產品、品牌和渠道策略。今年以來,部分小米、OPPO和VIVO的線下門店已經改為榮耀或華為門店。做互聯網品牌起家的榮耀品牌,今年以來也迅速補足了線下渠道存在的短板。
趙明對華為電視的未來表示樂觀,他在新品類溝通會上表示,智慧屏的應用還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上海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營:商城開發,企業建站,APP開發,行業門戶網站(文庫系統,問答系統等)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等你來!我司有多套模板任你挑,價格從優,多買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