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再次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
2018-03-30
2635
2018年3月11日,長青自然保護區在“全國哺乳動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紅外相機示范性觀測”項目中的一個監測位點拍攝到一只健康的成年棕色大熊貓個體。此次發現是1992年2月長青保護區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活體之后的第二次記錄,是長青保護區利用紅外相機技術首次拍攝到的野生棕色大熊貓。
近年來,陜西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3.06%,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52個,全省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全省野生動植物分布范圍擴大、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被譽為秦嶺“六寶”的大熊貓、朱鹮、林麝、羚牛、金絲猴和金錢豹種群數量不斷擴大。
陜西現棕色大熊貓
據悉,世界上有科學記載的棕色大熊貓發現地點均在陜西秦嶺山脈核心地區。此次發現是北京大學潘文石教授大熊貓研究小組1992年2月于長青保護區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活體之后的第二次記錄,是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利用紅外相機技術首次拍攝到的野生棕色大熊貓。大熊貓研究專家雍嚴格介紹,此次是秦嶺地區第9次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
(陜西)省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持續10年的大熊貓及其伴生野生動物紅外相機系列課題研究,收集野生動物圖片信息達10萬多張。經過建區20多年的有效資源保護管理,轄區被采伐過的森林植被得到恢復更新,森林覆蓋率達97.4%;轄區內大熊貓種群穩定增長,由全國大熊貓第三次調查結果的52只(不含亞成體)增長至全國大熊貓第四次調查結果的57只。
秦嶺野生棕色大熊貓在野外的不斷發現,進一步證實了該種群在秦嶺地區的獨特分布,也是多年來陜西省大熊貓保護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原題為《我省再次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
為什么會有棕色大熊貓?
科學家對這種現象有下面幾種推測:
第一種認為棕色大熊貓的出現可能是由于影響毛發色素合成的微量元素在秦嶺地區的土壤、水源中含量異常,因而影響它的毛發中的黑色素的合成。但如果是這個原因,該地區所產的大熊貓種群中似乎應該有從黑色到棕色變化的各種毛色的中間類型,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這樣的居間類型;
陜西現棕色大熊貓
第二種認為棕色的體毛是由于基因突變所引起的,但在自然界由于基因突變而影響毛色的現象出現的概率很低。
【上海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營:商城開發,企業建站,APP開發,行業門戶網站(文庫系統,問答系統等)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等你來!我司有多套模板任你挑,價格從優,多買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