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er司機殺人后 他們是這樣做的:一鍵報警、人臉識別、路線控制......
2018-08-29
2531
近日,一名浙江樂清的年輕女孩,在乘坐通過滴滴出行叫來的“順風車”時慘遭司機侵犯與殺害,引起了輿論的震動。由于受害者在遇難之前曾經向朋友發送過求救短信,但受害者的朋友和警方卻未能及時取得嫌犯車輛的相關信息,這起案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爭議,也讓在事件中有嚴重不作為嫌疑的滴滴出行備受爭議。
須知,就在這起案件發生的3個月前,滴滴出行平臺才剛剛發生過性質極其惡劣的鄭州空姐遇害事件。如今,滴滴在3個月前作出的整改承諾言猶在耳,一場類似的慘劇就在“滴滴順風車”上再度重演,難免讓人覺得滴滴對乘客安全問題知錯不改,缺乏重視。
如今,悲劇已成事實,嫌犯也絕無可能逃脫法律的制裁。而公眾關注的核心重點,自然是滴滴將會如何進行整改的問題。面對連續發生的兩起惡性事件,滴滴只有做出有力而實際的回應,才有可能重新獲得社會的信任,繼續發展下去;與此同時,提高用戶的安全指數,對打車流程中的安保體系進行整改,也是滴滴告慰死者、安撫用戶的必要條件。
我們都知道,脫離于傳統出租車體系之外的互聯網叫車服務,并非是滴滴出行的首創,這一產業真正的開拓者是美國的Uber公司,而Uber的中國分部,則已經被滴滴收購。那么,Uber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是否面臨過和滴滴類似的安全困境?作為先行者的Uber,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用戶安全,阻止更多惡性事件發生?如果滴滴能夠汲取這些Uber在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或許能夠在安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進展。
其實,要說起互聯網叫車領域的“國際同行”面對的安全挑戰,恐怕一點也不比滴滴輕松。自從Uber在2010年于美國首度上線以來,各種盜搶、性侵案件就一直接連在這個叫車平臺上發生。2015年4月,美國休斯敦一名名為鄧肯·伯頓的57歲Uber男性司機被指在1月強奸了一名醉酒的女乘客而被捕。同年,美國還有一名司機性侵了一名21歲的男孩。
與此同時,Uber在海外市場的狀況也不容樂觀。2014年,一名名為辛·庫瑪·雅達的印度Uber司機因涉嫌強奸女乘客而被逮捕。2017年,馬來西亞雪蘭莪州也發生了一起Uber司機搶劫孕婦,導致孕婦流產的事件。可以說,犯罪行為在任何地方的互聯網叫車平臺上都可能發生。
但是,每一起案件的發生,都在促使Uber更新它的安全政策。在種種質疑之下,Uber先是啟動了更加嚴格的司機背景審查,嚴格杜絕身份信息不全或是有犯罪記錄的人成為Uber司機——這和滴滴推出對司機身份審查極為寬松的“順風車”業務截然相反。
之后,Uber又成立了專門的安全團隊,代替很多時候根本無力應對突發情況的客服團隊處理用戶的安全問題,及時反饋用戶的恐慌與投訴。Uber也開發了行程分享功能,讓乘客的親朋好友可以便捷掌握乘客所乘坐的汽車的位置信息。與此同時,Uber還大力開發安全技術,推出了人臉識別、路線控制等多種安全功能,以防止不法分子假冒司機犯案或是司機故意將乘客帶去偏僻道路。
【上海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營:商城開發,企業建站,APP開發,行業門戶網站(文庫系統,問答系統等)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等你來!我司有多套模板任你挑,價格從優,多買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