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今日開通,完成洲際視頻通話
2017-09-30
2313
2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一行來到位于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的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北京控制中心暨星地一體管控樞紐,現場聽取了“京滬干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工作匯報后,宣布“京滬干線”正式開通。隨后,白春禮使用量子加密視頻會議系統與安徽省省長李國英進行了通話,并與濟南、上海、南山等分會場進行了現場通話。
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示意圖
白春禮在現場通過“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奧地利地面站的衛星量子通信,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教授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下午好。”白春禮向萬里之外的塞林格問候,而塞林格的一句“早晨好”則令在場的嘉賓笑了起來。在通話中,塞林格對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果表示祝賀,也對進一步加強兩國在量子領域的深度合作提出了希望,同時表達了對中國即將到來的國慶節日的衷心祝賀。兩位科學院院長的實時對話,只會讓有基于量子安全權限的人聽到,世界上絕不會另有人能偷聽到。在下午的活動中,白春禮指出,我國在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方面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他對量子通信在金融領域以及大數據、遠程視頻會議等業務方面的成功應用表示贊賞。
“京滬干線”項目情況
“京滬干線”項目是2013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立項,由中科院統一領導,中國科技大學作為項目建設主體承擔,由安徽省、山東省、合肥市和濟南市共同配套投資建設。2016年底項目完成了全線貫通和星地一體化對接,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網技術驗收。
據潘建偉介紹,建成后的“京滬干線”,實現了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全長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網絡,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興隆地面站與“京滬干線”北京上地中繼接入點的連接,真正打通了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的鏈路,并通過“墨子號”量子衛星與奧地利地面站的衛星量子通信,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洲際量子通信。“京滬干線”全線路密鑰率大于20kbps,可滿足上萬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量子衛星興隆地面站到北京接入站點全線密鑰率大于5kbps,可滿足基本數據通信需求。業務應用方面,已實現北京、上海、濟南、合肥、烏魯木齊南山地面站和奧地利科學院6點間的洲際量子通信視頻會議,交通銀行京滬間遠程企業網銀用戶的量子保密通信實時交易等應用示范。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的安全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持續保持著其優勢地位。潘建偉認為,我們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比國外領先了4-5年。
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鏈路示意圖
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研究團隊首次將量子通信的安全距離突破百公里,2016年又將安全距離突破到404公里,實現了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點到點光纖量子密鑰分發,提出并實現了可實用的可信中繼方法,保證了城際量子通信順利實現。
專家指出,京滬干線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完美對接,預示著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已經形成,未來將以此為基礎,推動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務、國防、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最終構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聯網。
注: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王小龍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