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會計貪污千萬 大肆斂財都用來做了什么?
2017-10-11
2522
【鄰米網絡開發】原標題:女貪官大肆斂財,都為了干啥事?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李洪鵬 編輯 岳三猛)今天出版的《檢察日報》披露稱,江蘇高郵一女會計挪用公款達1051萬,其中800余萬元用于美容消費。
看法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種為了虛榮的愛美之心,鋌而走險斂財的女干部并非個例。此外還有人竟然陷入到賭博的漩渦之中,或者打著為親人謀福利的幌子,大行貪污腐敗之實。
有專家認為,貪腐官員會利用制度漏洞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就應該從制度入手,使得官員不能利用漏洞獲利。【鄰米網絡開發】

女會計挪用公款,800萬花在美容
報道顯示,國內某知名財經大學的“優秀畢業生”柏玲,于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擔任江蘇省高郵市農委現金會計,采取偽造銀行對賬單、從銀行提取現金、私自將公款轉入個人銀行卡中不入賬等手段作案57起。【鄰米網絡開發】
據其交代:“一開始我也沒想動用這么多錢,但是動了第一筆之后,沒有被人發現,我的膽子也就越來越大了。”對于這1000多萬的去向,柏玲供述,她在美容店消費800余萬元,其余部分則用于購買珠寶首飾、電子產品、高檔衣服和包等。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像柏玲這種,為了所謂的“美”鋌而走險,走上犯罪道路的女干部并不鮮見。

比如在2016年11月3日,霍爾果斯市原副市長李素梅因犯貪污罪、受賄罪一案獲刑12年。此人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進商場買衣服從不看價格,化妝品都是高端品牌,一個皮包動輒上萬元。
【鄰米網絡開發】結果,她開始頻繁利用手中的權力斂財。比如還先后收受工程承包商張某現金40萬元、郭某現金20萬元。并且與會計湯某某一起侵吞、騙取公款共計347萬余元,李素梅分得171萬余元。
再比如湖南省汝城縣環保局原副局長的朱芳云,利用職務之便,先后3次收受供貨商32萬元好處費。而這些錢大部分被她用來購買香奈兒、巴寶莉等奢侈品牌皮草,迪奧、LV等名包,以及高檔化妝品。
去澳門豪賭,女干部攫取800萬公款
梳理一些涉貪腐女干部的犯罪歷程,看法新聞記者發現,其中竟然還有人染上了賭博的惡習,以致不斷墮落,最終身陷囹圄。
2014年7月2日,湖南省安鄉縣財政局工資發放中心原主任徐麗向檢察機關投案,結束了三年多的逃亡生涯。此人曾掌管全縣大部分公務人員的工資發放。【鄰米網絡開發】

“她業余最大的愛好就是打牌,輸了很多錢。”當地干部介紹,輸錢后,徐麗開始挪用公款,并一度到澳門豪賭,一發不可收拾。通緝令顯示,徐麗利用職務之便,挪用800余萬元用于賭博揮霍。
貪污公款用來賭博的還有一名國企出納,深圳寶安檢察院2014年查辦了丁婷(化名)挪用公款案。丁婷本是一名很內向很老實的國企出納,看到周邊有不少朋友、同事買六合彩,她也就跟著買。
先拿自己的錢買輸了不少,想撈回來,她竟然將手伸向了公款,卻還是越輸越多,最終挪用公款近千萬元。
女廳官為幫弟弟,竟貪污近千萬【鄰米網絡開發】
看法新聞記者發現,如果將涉貪腐女干部的犯罪動機劃分為“為自己”和“為他人”兩類的話,深圳的王瑩(化名)則屬后者。
作為在國企工作的出納,王瑩將單位的收入減少后制表入賬,私用公章將制表減少的70余萬元據為己有。而贓款大部分都被她拿回來孝敬了父母,甚至還常到香港為父母買些藥品和保健品。
同樣在深圳,龍崗區檢察院2014年查辦了某國企主管劉梅(化名)貪污一案。劉梅竟將非本單位員工的父母弟妹共四人,偷偷加進單位的勞務費用結算表中,以此方式騙取了公司的相關費用近30萬元。

而就在今年8月24日,廣西體育局原副局長、巡視員張冬梅因伙同弟弟張耀軍(另案處理)貪污920萬元,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100萬元。【鄰米網絡開發】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名今年60歲的正廳級女干部犯案的時間是2013年至2016年,而早在2012年她就已經退居二線。換句話說,此人屬于59歲現象,上演了最后的瘋狂。
首先,這名女干部與其弟密謀,利用職務之便,騙取廣西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合計人民幣420萬元。同時,她為幫助其弟解決公司資金周轉困難問題,使后者獲得廣西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合計人民幣500萬元。
專家:從制度入手使官員無法獲利
梳理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涉貪腐女干部雖然級別不高,但掌握的資源或者說權力很大,她們把這“權力”當作“尋租”的資本,這種腐敗在某種程度上比“老虎”造成的危害更廣。
今年5月,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仕勇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一些擁有特殊資源或特殊權力,易滋生“巨貪”的部門,尤其要制定細化的針對性監督制度,并加以落實,重點部門重點監管。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朱春奎在接受《人民論壇》采訪時則表示,官員腐敗不腐敗,關鍵是看他手中權力是不是能夠受到強有力的監督和有效的制度約束,而不應簡單地看其級別。【鄰米網絡開發】
對此,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季乃禮認為,既然官員總會利用制度漏洞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就應該從制度入手,使得官員不能利用漏洞獲利,從而消解所謂的權力魔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