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支付領域數據之爭:或成全球趨勢 中國已領跑
2017-10-23
2612
【上海鄰米網絡科技】近日,日本幾家銀行宣布,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推出一種新型數字貨幣,該貨幣暫名“J幣”。J幣由瑞穗金融集團和日本郵政銀行牽頭的銀行財團發起,目前已獲得日本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的支持。
按照構想,J幣不僅可以實現和日元的等值交換,還可與銀行賬戶綁定。用戶通過手機APP從自己的銀行賬戶上提錢,就可以直接轉換成J幣,在便利店或餐廳結賬的時候就可以使用,個人之間的轉賬不會產生手續費。
業內人士認為,日本金融此舉是為了應對阿里巴巴在移動支付領域對于其本土機構構成的威脅。
據支付寶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使用支付寶在境外消費的筆數是去年同期的8倍多,人均消費金額也大幅提升了近50%。
阿里巴巴表示, 2018年春季還將在日本推出基于智能手機的電子結算服務,力爭3年內贏得1000萬名用戶。除了日本,支付寶和微信等還在世界多地布局,近期巴黎老佛爺百貨也上線了微信支付,并且以較低的匯率吸引消費者支付。
移動支付領域的數據之爭【上海鄰米網絡科技】
“支付之爭實質上是數據之爭。”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日本金融機構推出J幣,維護金融安全是首要考慮。移動支付能夠收集大量宏觀數據,對于政府制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經濟發展來看,歐陽日輝表示,移動支付數據的分析能夠深度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場景和模式,有利于企業進行精準營銷。基于支付技術演化出的例如互聯網理財等眾多金融科技模式,市場規模巨大,為了維護本國金融企業發展,也是推出J幣的原因之一。
此前日本金融機構也表示,J幣的管理公司會將用戶購物和轉賬的記錄收集在大數據之中。然后將其加工成匿名數據,與其他企業和銀行共享,并應用到商品開發和價格戰略當中。
歐陽日輝介紹,J幣實質上是日元數字化的一種形式,J幣直接與日元掛鉤,可以實現J幣與日元自由兌換,進而賦予了J幣價值,避免因為市場供求變化而導致的類似于比特幣式價值的過度波動,提供了J幣的可信度。【上海鄰米網絡科技】
“由日本多家大型銀行共同主導,并得到日本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中央銀行的支持,使得J幣能夠有國家信用做擔保。”歐陽日輝認為,J幣支持線上線下各種支付場景,實行無手續費跨行轉賬,流通成本低、使用場景優于支付寶和微信、流通性強于傳統紙幣。
“在日本支付市場,支付寶和微信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歐陽日輝表示,J幣與支付寶等移動支付的競爭還要取決多方因素。目前支付寶和微信具備龐大的用戶規模和完整的支付生態,其技術和服務已經具有相當的優勢。而國外法律法規、支付習慣、金融基礎設施、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差異是移動支付海外發展需要克服的。
中國移動支付全球領跑【上海鄰米網絡科技】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中顯示:移動支付在中國互聯網用戶群體中的滲透率迅速增長,從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2016年,中國與個人消費相關的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的11倍。
“中國移動支付已經全球領跑。”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
李勇堅介紹,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移動支付不但應用于線上,而且已全面向線下滲透。以美國的PayPal為例,PayPal雖然可以在多個國家使用,全球超過1.53億用戶。但其主要用于線上支付,線下支持商戶有限。在美國,手機付款額僅占店內付款總額的3.0%。移動支付在日本利用率也僅為6.0%,遠低于中國的水平。
“這一點,經常出國的人最有感觸。”英國牛津大學東西方戰略研究中心顧問高連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政策的支持,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讓中國在信息科技領域具備了彎道超車的條件,我國社交媒體、電商的發展是促進移動支付發展的重要因素。
歐陽日輝表示,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主要由支付寶和微信組成,其他移動支付企業規模較小。支付寶模式主要是依托完善的電商生態,從線上支付到線下支付,其實質是支付場景的線下擴展。微信模式,依托社交平臺龐大的用戶規模,其終端覆蓋率和場景滲透率極高。【上海鄰米網絡科技】
李勇堅介紹,我國在支付方面具有一定的后發優勢。我國的信用卡支付雖然有較快增長,但由于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一直未能占據主導地位。而移動支付相比信用卡,便捷性更高,同時對物理設備的依賴性低,使中國有機會跳過信用卡支付階段,直接到移動支付階段。
“相比于NFC技術,二維碼勝出的關鍵在于用戶的使用和教育成本。”李勇堅介紹,雖然二維碼的技術性和便捷性不如NFC,但是推動二維碼的整體成本要低得多,并且二維碼技術不依賴于硬件設備,具有跨平臺的特征。
移動支付或成全球趨勢
【上海鄰米網絡科技】今年3月,調查機構World Pay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支付市場中,替代性支付方式,即無需信用卡和借記卡,用手機進行支付的方法,占比達30%。
多位專家表示,移動支付已經成為全球支付的趨勢之一。據拓墣產業研究院預測,2017年全球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達7800億美元,年增長率高達25.8%。美國蘋果公司也在今年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其即時通信軟件中增加支付功能。
歐陽日輝介紹,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移動支付應用場景的進一步增加,移動支付終端的進一步普及,以及全球虛擬貨幣的快速發展,未來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不過,同時他指出,其他國家較難復制中國的移動支付模式。發達國家本身傳統金融較為發達,銀行與商家對于數據的重視使得發達國家第三支付發展較為艱難。另一方面,廣大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還相對落后。
“中國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有其獨特的發展環境。”歐陽日輝認為,一方面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線上支付規模龐大,線上支付向線下滲透成為必然;另一方面傳統國有網上銀行操作繁瑣、信用卡市場欠發達等環境共同推動了我國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上海鄰米網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