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稱:中關村取代硅谷獲評全球最大科技中心,中國企業在安全產品、聊天應用、網約車服務和電動汽車,電子商務方面擁有重大市場影響力!
2017-11-06
2268
11月4日報道 美媒稱,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北京被評為2017年度全球最大科技城市第一名,中關村已取代硅谷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中心。【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1月2日報道稱,美國商業資源企業“專家市場”公司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最大科技城市排名,這是第二次公布,北京位列第一。去年排名第一的柏林今年跌至第二位。舊金山第三。上海、班加羅爾、新加坡和悉尼也位列前20名。
報道稱,“專家市場”公司將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列為第一,因為它的早期融資氛圍良好。研究人員通過10個數據點來決定排名,包括軟件工程師工資、【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建立并運營一家企業需要多長時間、生活成本以及月租金、成長指數、初創企業產出等其他因素。
“專家市場”公司的賈里德·凱萊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的報告展示了科技行業發展之快、國際競爭之強,特別是在吸引最有才華的新技術人才方面。盡管硅谷在一些關鍵領域依然具有優勢,但國際競爭者已經趕超這個最初的技術中心城市,它們提供更低的生活成本以及迅速增加的資金。”
報道稱,近幾年來,北京越來越多地被拿來與硅谷比較。一名企業家在“再編碼”新聞網站上撰文稱,中國首都北京是硅谷“唯一真正的競爭者”,因為它有龐大的市場、快速的消費者采用率、迅速的企業發展時間以及對創新的渴望。2016年,中國宣布投資15億美元整修及開發中關村,這一地區是一些中國大企業以及谷歌和英特爾等美國企業中國總部的所在地。【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報道稱,中國因一些科技公司的成功案例而自豪,最引人注目的是阿里巴巴和騰訊。
中國多個行業的科技企業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或至少是舉足輕重的。中國在超級計算機方面引領全球,中國企業在安全產品、聊天應用、網約車服務和電動汽車,當然還有電子商務方面擁有重大市場影響力。
報道引述“專家市場”公司首席研究員索菲婭·帕齊卡斯的話說,盡管中國的規模和市場條件給它建立科技優勢地位以獨特優勢,但其初創企業迅速發展以及全球占有率不斷增加表明其他亞洲經濟體也有巨大潛力。她說:“中國的情況是獨特的,但對于亞洲新興市場中心來說,這意味著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實力會給國內科技初創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延伸閱讀】廣西中關村創新企業聯盟成立【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新華社南寧8月29日電(記者向志強)在成功打造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后,中關村牽頭成立的廣西中關村創新企業聯盟日前成立并舉行首批會員揭牌儀式。
2015年9月,廣西與北京啟動兩地協同創新發展工作,以期將中關村的創新資源優勢和廣西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特色產業結合,通過發達地區與后發地區的高位對接實現雙贏。當年底,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項目落戶南寧。2016年7月24日,基地揭牌運營。
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石七林表示,基地正式啟動到現在,項目優中選優,已經入住企業70家,入住率達70%;舉辦創新活動100余場,合作交流的企業超過3000家。為進一步擴大中關村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此次成立廣西中關村創新企業聯盟。
據介紹,到今年2月,中關村企業累計在廣西設立子公司221家,投資額總計94億元,分公司達549家。與會人士認為,廣西中關村創新企業聯盟的成立,對于加快聚集創新要素、構建創新發展生態,發揮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輻射作用和溢出效應,將起推動作用。
【延伸閱讀】《中關村筆記》為中國的硅谷立傳,為創新和創新者立言【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張漫子)從馮康和數學藝術到陳春先和中關村的硅谷夢,從王選和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到柳傳志和聯想,從王志東和新浪到吳甘沙和自動駕駛技術,從蘇菂和車庫咖啡到程維和滴滴打車……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非虛構文學《中關村筆記》中,老舍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寧肯沉潛到中關村的歷史過往中,探察中關村源起及發展,以人為經,以事為緯,勾勒出一個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而崛起的中國硅谷——中關村的發展史略。
以創新者與創新故事為經緯
中關村,中國科技體制改革進程的歷史見證地。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電子一條街”,到八九十年代之際的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再到新世紀初年的科技園區,直至2009年啟動建設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原本在城市地理意義上平淡無奇的中關村,經歷縱深的發展、變化,擔當起無可替代的創新發展功能,也負載起了日益豐厚的社會人文蘊含。【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該有人記錄下來。”作家寧肯做了適時有力的應答。作為第二屆和第四屆老舍文學獎得主、首屆施耐庵文學獎得主的作家,寧肯坦言“中關村像山對于登山家一樣,對我構成挑戰,從而迸發出從更遠處端詳文學與世界關系的想法”。
“文學的規律是在歷史中發現人、表現人、闡釋人。中關村的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經過充分的田野調查與深入思考,寧肯發現,從中關村里走出的風云人物,他們的浮沉起落、進退榮辱,幾乎充斥了中關村故事的全部情節;他們的處事之道、經營之術,幾乎被描述和渲染成了中關村文化的全部精髓。
新聞結束的地方,是小說家開始的地方。作者賦予中關村故事進入一個文學的深度模式。“雖然我從國家和民族這一角度進行寫作,但不是樹碑立傳,不是謳歌,最終寫的是人性。”于是這一次,寧肯選擇以小說家的目光,為中關村寫史,為改革時代立傳。【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十九個段落,十九篇手記,令一個個血肉豐滿的時代創新者的形象撲面而來,中關村的變遷史也在這些人物故事背后漸次鋪開。其中不僅探討了中關村精神與價值,探討了人的胸襟、理性、仁義、無畏等人性元素,還將豐厚的社會容量、生活容量、知識容量和精神容量注入其中。
“一次對太史公的致敬”
翻開《中關村筆記》,有兩種文本貫穿始終:一是已經積淀在歷史素材和歷史敘述中的中關村人物和中關村故事;二是作者對這些歷史材料的重新探訪和梳理,以及據此對中關村的人物與故事所進行的新敘述和新闡釋。
數學家馮康是前半本筆記中當之無愧的主角。作者用了大氣力、大篇幅,聚焦這位“兩彈一星”的幕后英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評論家白燁評論說,作者就是要打開“歷史的皺褶”,讓這個因神秘而默默無聞的“天才英雄”從歷史的褶皺中走出,為更多人所知曉、頌揚和敬仰。“在這個意義上,寧肯主寫馮康的《中關村筆記》,可與新時期之初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相提并論。”【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前魯迅文學院院長白描評論《中關村筆記》說“這更像一部《中關村本紀》。在《史記》里,本紀寫誰?是帝王。本書中的人物都是中關村的‘王’,是各行業里的領軍人物。寧肯把這些故事串聯得非常好,通過這些人物記錄了中關村以及中關村里的英雄們艱苦卓絕、光芒映日的奮斗歷程。”
如同太史公對史記中人物選取的周密考量,作者對中關村人物坐標的選取也費了周章。如陳春先代表了開拓性,吳甘沙是未來型的,鮑捷是黑科技型的,程維代表了共享的未來……可以說,每一位都有創新者所獨有的地方。
此外,就文體樣式而言,19篇手記在《中關村筆記》里的功能也與《史記》里的“太史公曰”相仿——通過抒發作者個人的見解和感觸,把史實中的人與事引入寫作當下的時代境遇,形成今與昔、人與我的交互對話關系。恰如作者在自序中所稱:“這部筆記我愿是一次對太史公的致敬,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致敬。”
故事的底色是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
中關村是北京的名片、改革的窗口、未來的路標。“這里不僅改變了北京,也改變了中國。”整部作品圍繞這一點進行溯源與思考,具有穿透性的震撼力和獨抒機杼的藝術創新力。
與財經作家帶著專業視角體察商業、說企業不同,寧肯給故事賦予了文學家的視角,不是從企業家的角度【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看如何價值的產生和創業的成敗,而是在大人文、大歷史、大民族和大時代的概念下書寫。
為了記錄好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過去兩年,寧肯騎電動車、坐地鐵、開車,各種交通工具輪番使用,一周兩三次往中關村跑,笑稱“一輩子都沒見過那么多院士”“錄音筆里的采訪錄音累積起來就有100小時”。
在對中關村的密切關注中,寧肯經歷并知曉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他知道吳甘沙在香格里拉的滿天繁星下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人生走向的場面,知道他保持年70本書的閱讀量,哲學、科學、文學,無所不包。他記得鮑捷走進來時,眼睛迷迷糊糊,讓人產生“他是近視眼”的幻覺,深入到鮑捷的世界才發現,鮑捷眼睛里的時間是光年里的時間,那眼睛簡直就是光譜儀,每天盯著頭發絲里十萬分之一的世界,和光譜、宇宙打交道。
然而這一切的底色,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步伐中風云人物懷抱理想、搏擊奮斗的艱辛歷程,是大國崛起的精神,是一代人的中國夢如何一步步成為現實。“明年是改革開放40年。記得當年提的口號有解放思想、創新、無禁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我也想寫寫我心目中的國家主義。”在作者寧肯看來,中關村一直是不斷開放和創新的代表,“這其實就是中國夢一步步變為現實的過程”。
【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延伸閱讀】中關村智造大街崛起 打造智能制造創新高地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 于立霄)中國首個智能制造街區——中關村智造大街23日迎來一周歲生日。歷經一年的發展,該街區已經成為中國首個匯集“智能制造”創新創業資源的街區,為中國加速落實“智造”升級提供全新樣本。
中關村智造大街,北起雙清路、南至成府路,全長380米,周圍云集著清華、北大、北航、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成為北京市高端人才聚集的核心區。這條街因主打“硬科技”孵化,成為中國智能制造創新高地。
MEMS傳感器、量子點芯片、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安全等,這些聽起來有些拗口的專業名詞,卻成為中關村智造大街力捧的核心產業。“我們關注的是,要在引領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上發力,聚焦‘高精尖’,哪怕現階段不能形成產出”,中關村智造大街運營公司總經理程靜說。
目前,全球首款消費級模塊化機器人CellRobot、國際最先進的語義分析系統深度好奇、新一代微型雙光子熒光顯微鏡等國際關注的“高精尖”原創技術,已經在中關村智造大街集聚。
一年來,中關村智造大街注冊企業88家,入駐率超過95%,整體入駐企業及項目共計368個,入駐企業均把智能制造研發、銷售業務放在智造大街上,充分體現了智造大街聚焦在智能制造產業鏈前端和產業價值鏈頂端的目的。
“其實,我們現在做智能硬件產品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技術、融資等基礎性的難題,而是硬件產品實驗階段的多次重復改進,智造大街給了我們最方便的條件”,智聯博眾工程師張工這樣說道。
該街區建立了以敏捷制造快制中心、產品創意工業設計、技術研發方案設計、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產品中試中小批量、協同創新科技服務和市場推廣品牌提升為核心的“北斗七星服務鏈”,提供一站式精準服務,形成全國首創的服務模式。
由中關村智造大街創新的“北斗七星服務鏈條”,隨著其功能的不斷完善,智能制造企業獲得的便利服務將更加周到。
據不完全統計,僅中關村智造大街快制中心實驗室一年的服務量達到了3000余次,日均完成智能硬件試驗十余次,這也讓快制中心成了大街最繁忙的機構之一。
今年,快制中心實驗室被認定為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第十二家專業實驗室,成為具備“國家隊”工作水準和監測水平的一流實驗室。
在當天舉行的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創新周啟動儀式上,國際孵化器巨頭PlugandPlay攜手中關村智造大街,聯合發起中美平行基金,整合中關村與硅谷優質資源,同步投資中美最具創新與投資價值的優質項目。
中關村智造大街聚集了不少國際領軍機構,專注于科技型創業團隊孵化和投資的機構PlugandPlay去年入駐該街區,機構已經累計投資孵化超過300家中國創業團隊,并從美國硅谷、德國、俄羅斯以及PlugandPlay在全球其他國家的孵化器引進了超過100個科技項目進入中國。
程靜表示,下一步中關村智造大街還將整合世界500強企業會員、投資機構、政府、科研院所等各方資源,結合智造大街七星服務體系,為投資企業打造全產業生態鏈服務。
根據規劃,中關村智造大街將與中關村大街、中關村創業大街實現三街聯動。未來三年,中關村智造大街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將突破1萬項,技術交易額超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50%以上輻射京外。(完)
【延伸閱讀】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創新周啟動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劉天思)7月23日,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創新周啟動式在中關村智造大街舉行,。讓我們進一步看清了中關村智造大街的生態以及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清晰顯現。
隨著國家相繼發布“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兩大科技創新戰略,智能制造完美的體現了二者融合。而在海淀這一互聯網產業優勢區域,如何發展智能制造?如何讓軟硬實力完美很好的結合,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創新周給了人們我們答案。
聚焦原始創新策源
中關村智造大街是中關村大街的延伸,是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產業的重要支點。2017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三大科學城,被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海淀區正舉全區之力,按照《北京市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總體方案》建設中關村科學城,規劃面積為174平方公里,并拓展到海淀全域及位于昌平與海淀交界地區的生命科學園。
中關村科學城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定位于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城,成為“三城一區”領頭羊。
中關村科學城以中關村大街為核心軸,在疏解騰退后空間如何升級改造,成為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重要抓手,中關村智造大街是中關村科學城主軸——中關村大街的延伸,從產業定位角度是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領域的重要支點。海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關村智造大街也正充分體現了中關村科學城聚焦原始創新的使命。通過吸引智能制造上下游企業及服務的全鏈條集聚,智造大街來進一步推動了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價值鏈的形成和完善,牢牢掌握智能制造核心,牽住“牛鼻子”,同時,也展示中關村科學城在智能制造價值鏈上所處的前端和高端地位——。高端產業資源聚集效應顯著,逐漸成為成為了中關村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策源地。
北京首個智能硬件創制平臺
“我們現在做智能硬件產品遇到的最大困難,其實不是技術、融資等基礎性的難題,而是硬件產品實驗階段的多次重復改進,智造大街給了我們最方便的條件”,智聯博眾工程師張工這樣說道。其實在中關村智造大街,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隨著大街“北斗七星產業生態服務鏈條”功能的不斷完善,智能制造企業獲得的便利服務更加周到,之前企業為了一個產品測試跑到深圳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據不完全統計,僅中關村智造大街快制中心實驗室一年的服務量達到了3000余次,日均完成智能硬件試驗十余次,這也讓快制中心成了大街最繁忙的單位之一。今年,快制中心實驗室被認定為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第十二家專業實驗室,成為具備“國家隊”工作水準和監測水平的一流實驗室。
據介紹,隨著中關村智造大街街區功能逐漸完善,任何一個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業項目,都能在這兒“一站式”獲取所需的資源:敏捷制造、工業設計、技術方案研發、檢測認證、小批量試制、協同服務、營銷推廣等環節的各個代表性機構等等,智造大街完整的硬創產業生態系統為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發展提供了完整的產品試制平臺。
多產業、創新要素聚變發展
MEMS傳感器、量子點芯片、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安全等等,這些聽起來有些拗口的專業名詞卻成為了中關村智造大街力捧的核心產業。“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目前能形成產業產值的行業,而是要在引領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上發力,聚焦“高精尖”,哪怕現階段不能形成產出”,中關村智造大街運營公司總經理程靜說。
據了解,除了上述領域,全球首款消費級模塊化機器人CellRobot、國際最先進的語義分析系統深度好奇、新一代微型雙光子熒光顯微鏡等國際關注的“高精尖”原創技術也在中關村智造大街集聚。此外,各類型的研發團隊由國內以及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帶領,聚集了中科院院士,“千人計劃”人才,清華、北大、北美知名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學者和世界知名企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同時,聚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與市場緊密互動,促使技術快速產品快速產業化,搭建科技創新的橋梁,形成了以高精尖技術項目為主的產業生態創新層。
一年來,中關村智造大街注冊企業88家,入駐率超過95%,整體入駐企業及項目共計368個,入駐企業均把智能制造研發、銷售業務放在智造大街上,充分體現了智造大街聚焦在智能制造產業鏈前端和產業價值鏈頂端的目的。
成就“硬創圣地”吸附國際創新資源神話
在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創新周啟動儀式上,國際孵化器巨頭Plug and Play攜手中關村智造大街,聯合發起中美平行基金,整合中關村與硅谷優質資源,同步投資中美最具創新與投資價值的優質項目。
從去年引進Plug and Play以來,得益于優良的創投經驗,該機構已經累計投資孵化超過300家中國創業團隊,并從美國硅谷,德國,俄羅斯以及Plug and Play在全球其他國家的孵化器引進了超過100個科技項目進入中國。下一步,中關村智造大街還將依托PNP全球范圍內豐富項目與產業資源儲備,整合世界500強企業會員、投資機構、政府、科研院所等各方資源,結合智造大街七星服務體系為投資企業打造全產業生態鏈服務。
【延伸閱讀】“疏解”激發科創新活力 今年中關村大街沿線違建清零
疏解整治,正激發科創中心新的活力。圖為魏公街進行集中整治,將采用科技環保新型材料,在后續的業態服務方面將逐步引導智能化運營,如人工智能點餐,四無科技餐廳、營養健康餐廳等。 曾鼐 攝【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中新網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 曾鼐)疏解整治正為科創發展“騰”出新的空間。自2014年至今,中關村地區28萬平方米的低端產業騰退用于辦公空間,今年北京中關村大街沿線將實現違建清零;加州—北京創新中心、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等相繼落戶京城。
北京正向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之都的目標前進。2016年,北京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479.8億元,比2011年增長58.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左右,位居全國最高水平,也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2016年新增科技型企業8萬家,占當年新增企業總數的比重為36%,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作為北京創新資源集聚的核心區,海淀正在加速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疏解非首都功能與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相結合,【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一批創新創業、文化創意等新型業態涌現。未來海淀又有何新目標?近日記者實地探訪此地。
疏解整治,正激發科創中心新的活力。圖為魏公街進行集中整治,將采用科技環保新型材料,在后續的業態服務方面將逐步引導智能化運營,如人工智能點餐,四無科技餐廳、營養健康餐廳等。 曾鼐 攝【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中關村大街沿線違建清零 高端要素加快聚集
海淀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發祥地。200多米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于2014年開街的,三年來,中關村創業大街及進駐機構累計孵化團隊1900個,平均一天孵化1.7個團隊。
疏解整治,正激發科創中心新的活力。據海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孟景偉介紹,自2013年至今,中關村大街低端業態騰退,28萬平方米用于辦公空間;今年上半年,海淀區通過拆違,騰出城市功能用地116處、75萬平方米;騰出綠化用地43處、32萬平方米;騰出高端產業用地13處、13萬平方米;消除安全隱患59處。
“拆違不僅僅是城市管理的末端,更是優化城市功能的另一個開端“,孟景偉說。
一批高端要素正加快聚集。今年3月,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發起的科研機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正式啟動,將落戶關村東升國際創業園。未來將開展國際藥物研發合作,建設新藥研發和轉化的創新平臺等。【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今年4月,北京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舉行授牌儀式,將落戶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注冊資金10億元,未來將引導開展石墨烯前沿技術、石墨烯應用技術和石墨烯產業技術發展,將打造形成以北京創新為主核心、搭建京津冀大平臺、創建全國大網絡的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體系。
今年6月,加州-北京創新中心正式落地,將以中關村國際創新大廈為服務辦公室。這里將打造集空間載體與服務為一體的創新型平臺,促進能源、環保、新材料、人工智能等行業上的技術交流、投融資服務、產業合作、資源共享……
孟景偉表示,通過疏解整治,為高端產業發展提供了承載力,能更高效、集約利用資源。他說,下一步,將重視規劃管理,研究提出疏解騰退土地和空間使用方案,主要用于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生態環境和發展適量聚人少的高精尖業態,拆違后盡快實施道路鋪設和“留白增綠”。
魏公街集中整治擬引入人工智能點餐【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7月18日起,魏公街開始進行集中整治。這條建成于90年代前后的街巷,長約600米,寬約20米;地處魏公村商圈,毗鄰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以及眾多社區,有居民約2萬人,師生約3萬人,消費需求旺盛,聚集了諸多餐飲商鋪。
在拆違現場記者看到,魏公街南側的建筑基本以“方盒子”建筑為主,建筑面貌陳舊,私搭亂建、私拉亂接及牌匾無序現象突出。一層門口原本是步道,卻被搭建的違法建設侵占,甚至有違法建設被分割成小間出租經營;原本三層的樓體,樓頂卻進行了加蓋擴建,使整條街顯得凌亂無序。更危險的是,樓體的多處大型廣告燈箱離前面的高壓線最近的不足20厘米,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由于該地位于中關村大街“雙創街區”功能輻射范圍,兩側均有步道,視野開闊,是從中關村南大街向西的良好視覺輻射帶。據紫竹院街道工作人員介紹,提升改造項目,將以“宜業宜居高顏值的特色街區”為設計思想,采取“京式打底,多民族建筑元素融合”的表現手法;預計拆除違法建設64處,面積總計6000余平方米,拆除大小廣告牌匾80余塊。
高科技元素也將是未來的“招牌”。據記者了解,對魏公街立面統一規劃建設,將融入民族文化和高科技元素,采用科技環保新型材料,突出燈光效果及高科技的運用,實現高顏值視覺環境和夜景照明。在后續的業態服務方面將逐步引導智能化運營,如人工智能點餐,四無科技餐廳、營養健康餐廳等。
科技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建“大城管”體系
隨著疏解整治深入推進,城市的治理能力不斷提高,這少不了科技的力量。
據北京市海淀區城市服務管理指揮中心主任李偉介紹,正以信息流為核心,建設“大城管”體系。
“大城管”,就是城市綜合管理,把所有城市行政管理部門都納入到整個城市管理體系之中,改變過去孤立管理和條塊不合的“小城管”局面。
大城管的體系,綜合運用了網格化信息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無線圖傳、800兆通訊等科技手段,形成了“大城管”統一工作平臺;建立了網格化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管理系統,覆蓋到所有街鎮、社區和網格單元,可即時采集、派轉、解決、反饋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管理各類問題信息。【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
李偉稱,除監控視頻外,在海淀的大街小巷,每天有300余名監督員進行實施督查,隨時在網上分享督查信息,極大提高了效率。據悉,海淀區上半年整體治理占道經營14233處,整治無證無照經營4176處,今年6月,海淀區的游商小販數量較1月減少70%,問題解決率較體系運行初期提升42個百分點。
【上海鄰米網絡建設,商城開發,移動端開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