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相”真是怎樣養成的?接吻十秒交換多少菌群,菌群與新生兒到底有什么關系!
2017-11-21
3194
近日,社交平臺上的一段視頻引爆網絡,在視頻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燁的一個觀點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他在視頻中說:“如果我們接吻十秒就交換了8000萬個菌群。明白夫妻相怎么產生的?菌群開始趨于一致了。”網友紛紛驚呼“漲姿勢了!”“要找好看的人接吻”“男票太丑要分手”等調侃,然而事實真的如此么?【上海鄰米網站,商城開發,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專業省心,一站到家,優惠多多】
華大基因CEO尹燁。菌落讓戀人越長越像?下結論為時過早所謂夫妻相,在世界范圍內都存在這種現象,由于研究者的針對角度不同,所以夫妻相的形成原因也復雜多樣。【上海鄰米網站,商城開發,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專業省心,一站到家,優惠多多】有來自心理學的分析、也有視覺上的討論,而大家普遍認為以微生物的角度來解釋最為合理。夫妻長時間共同生活在一起,飲食結構相同、作息時間相近,加上親密的夫妻行為,造成了兩個人原本不同的體內細菌微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相似。在二人體內菌落趨同的同時,夫妻二人的性格、行為習慣、甚至生理狀態等都受到影響,越來越相似,因而產生了人們常說的“夫妻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環境微生物基因組中心主任朱寶利認為,目前這種觀點還只是推測,“夫妻相”和人體內的微生物有關系,但是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也有觀點認為歐洲人和亞洲人之所以長相不同,除了基因、環境等原因之外,也可能和體內的菌群有關系,但是都只停留在推測,還沒有實質性的證據,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來自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的生物學家雷姆卡?科特(Remco Kort)表示,為研究接吻整個舌頭的接觸和唾液交流,團隊的成員分別針對21對夫妻進行測試。研究過程中不僅詳細了解、紀錄受試者間的接吻習慣(包括接吻的次數與頻率),再對夫妻雙方進行唾液、舌頭細菌的取樣分析。結果發現,每接吻10秒鐘,在彼此唾液交換的過程中,就能傳播高達8千萬個細菌到對方體內。
最重要得是,接吻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各式細菌,將在人體形成一個有助人體更有效的分解食物、發揮消化功能,結構復雜的“微生物群”,進而達到防止感染傳染病、抵抗疾病發生的重要作用。
感情更增溫!日深吻9次增免疫防病
除了統計出接吻過程中所傳遞的細菌數量外,研究更發現夫婦間接吻的次數越多,雙方體內的菌群越相似。特別是,每天進行9次以上熱吻的伴侶間,由于口中細菌在接吻過程中相互交換,而細菌是構成微生物群的重要因子。長期下來,伴侶間體內所存在的微生物群也會近乎一致。
因此,他們推論,情侶雙方交換彼此體內所擁有的細菌,形成共同的微生物群,有助增加人體對消化食物的能力、減少感染的發生,降低彼此傳遞傳染疾病的生物目的息息相關。【上海鄰米網站,商城開發,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專業省心,一站到家,優惠多多】
小辭典:微生物群
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指的是一種存在人體體內和體表,數量高達100兆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大多數的生物學家認為,微生物群之所以對于維持人體健康、預防疾病能發揮關鍵作用,與當中存在對生物體無害的細菌種類多寡有關。而正常菌群的抗源刺激可以使宿主產生免疫,達到預防、降低傳染性及病發生的作用。
鄧超與孫儷的“換臉照”。菌落趨同導致身體狀態相近“夫妻相”的說法目前還處于推測階段,所以還不能肯定得出是菌群一致的影響,但是菌群趨同對于身體的影響是已經經過證實的。對此朱寶利為我們舉了一個實例。2015年年底,《科學》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關于腸道微生物免疫制劑治療腫瘤的療效實驗。其中使用了兩組來自不同地方的小白鼠,一組小白鼠來自Jackson【上海鄰米網站,商城開發,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專業省心,一站到家,優惠多多】
Lab,另外一組小白鼠來自Taconic
Farm,這兩組小白鼠的腸道菌群是不同的。在兩組小白鼠皮膚下層真皮部分植入相同的皮膚癌細胞,觀察兩組小白鼠體內皮膚癌生長情況。一段時間后發現,來自Jackson
Lab的小白鼠體內的皮膚癌細胞生長緩慢,受到一定抑制;相對的來自TaconicFarm的小白鼠體內癌細胞生長非常快。經過多次實驗分析證明,Jackson
Lab的小白鼠體內有雙歧桿菌,TaconicFarm的小白鼠體內雙歧桿菌十分少。而雙歧桿菌能夠促進免疫制劑治療腫瘤的效果。隨后,研究人員將兩組小白鼠進行混養,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后發現:兩組小白鼠體內的腫瘤生長狀態趨于一致。來自Taconic【上海鄰米網站,商城開發,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專業省心,一站到家,優惠多多】
Farm的小白鼠體內癌細胞生長變慢了,而JacksonLab體內的癌細胞比原來生長變快。由此得出結論:兩組小白鼠混合飼養后,體內的菌群會趨于相同,而菌落趨同會對兩組實驗鼠的身體產生影響。朱寶利研究員介紹說:“這是實驗的結果,如果是人的話,兩個人長時間住在一起,體內的菌群有相似的趨勢,那么兩個人生理上也會有一定的相似,如身體狀態、得疾病的幾率等。但是人群中影響并不是很明顯,這是因為實驗鼠會互相吃糞便,所以菌群傳播數量較多,但是人之間傳播的菌群是由一同吃飯、親密行為以及少量空氣傳播的,菌落的傳播量會比較少。”
雙歧桿菌在各年齡段人體中的水平。免疫系統為菌落趨同提供保障既然人體之間會相互傳播彼此的菌落,而且菌落的趨同也確實會對人體的生理狀態產生影響,那么人們的擔心也就隨之而來了:“男朋友太丑,要分手,不然會傳染……”也有人擔心如果菌落在對方身體里很安全,但是進入自己身體后,自己就不適應了怎么辦?菌群交換的過程是否真的可能為對方帶來不利于身體健康的菌落呢?對此,朱寶利從病原菌和共生菌的角度進行了解答:“一般而言我們所說的菌群趨同,都是從共生菌的角度來考慮的,能夠給對方帶來病的菌落是病原菌或者致病菌。對于病原菌來說,本身體內就會有抗原把它抑制住或者把它殺掉,如果在菌群交換的過程中,把病原菌傳染給對方,對方一樣可以把病原菌殺掉。”【上海鄰米網站,商城開發,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專業省心,一站到家,優惠多多】除了滅殺病原菌和致病菌之外,人的身體對于菌落是有“白名單的”。“其實人和微生物是共同進化的,人離不開細菌,細菌也離不開人。這里的細菌指的是人體內的細菌和人體釋放到環境里的細菌。共同進化的結果是:有一部分細菌即使不在人體內,但是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為允許進入體內的細菌,原則(有根據的科學假說)上不會產生抗體。這些菌被免疫系統識別,可以和人體進行安全的共生,來達到一定的平衡。”朱寶利介紹說。
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我們識別菌落的“身份”。新生兒要獲得足夠的有益菌落菌落除了能夠影響夫妻二人的身體狀態之外,對于下一代的影響也十分巨大。傳統的觀念認為:孩子剛出生很脆弱,要遠離細菌,好好保護起來,其實這種觀念反而會害了孩子。根據朱寶利的介紹,菌群的作用不僅在成年后有可能影響“夫妻相”,影響一個人的身體狀態,對于新生兒來說,獲得多少細菌以及獲得什么細菌對孩子的健康十分重要。孩子出生后細菌的來源主要是:出生過程中、母乳喂養、家庭環境的細菌、【上海鄰米網站,商城開發,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專業省心,一站到家,優惠多多】食物中的細菌。在成長過程中獲得的細菌對于嬰兒而言十分重要。如果獲得的是人體內應該有的共生菌,孩子能夠讓自身免疫系統激活,日后成長的健康狀態是比較樂觀的。但是如果新生兒獲得的菌群是諸如條件致病菌這類的細菌,在成長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健康問題,比如過敏性自身免疫癥、哮喘等。
對于新生兒來說,獲得多少細菌以及獲得什么細菌對孩子的健康十分重要。朱寶利說:“根據現有的科學假說,一個人在出生后腸道內獲得的共生菌能達到350種或者400種以上,其免疫系統的健康狀態應該是正常的。如果新生兒在出生后沒有獲得足夠數量的菌群,其健康狀態就不好確定。尤其是孩子出生后的半年時間里,身體免疫系統對于菌群種類的識別非常關鍵。假設在新生兒出生半年期間,獲得了對身體有害的菌群并且占領了腸道,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一種矛盾。雖然目前這種說法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是學術界普遍認可這種機制。
【上海鄰米網站,商城開發,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專業省心,一站到家,優惠多多】